螺鈿的藝術風貌與技法於唐代(618-907)發展成熟,於明代(1368-1644)及清代(1644-1912)臻於鼎盛。在2006年,包含螺鈿工藝的揚州漆器髹飾技藝,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螺鈿廣受宮廷和文人所推崇,亦因廣泛用於裝飾家具和日常器皿而在民間流行。螺鈿鑲嵌工藝牽涉極為繁瑣的精細工序,取材於不同色澤的螺鈿片之最佳部位,分層剝離和裁製組成各種不同形狀的螺鈿鑲嵌件,於器物表面鑲嵌出各種花紋作為裝飾。
螺鈿鑲嵌利用上乘貝殼,鑲嵌在漆器、木器或金屬表面,達到對比強烈、色澤斑斕的效果。
螺鈿的藝術風貌與技法於唐代(618-907)發展成熟,於明代(1368-1644)及清代(1644-1912)臻於鼎盛。在2006年,包含螺鈿工藝的揚州漆器髹飾技藝,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螺鈿廣受宮廷和文人所推崇,亦因廣泛用於裝飾家具和日常器皿而在民間流行。螺鈿鑲嵌工藝牽涉極為繁瑣的精細工序,取材於不同色澤的螺鈿片之最佳部位,分層剝離和裁製組成各種不同形狀的螺鈿鑲嵌件,於器物表面鑲嵌出各種花紋作為裝飾。